《光明日报》评论版专栏刊登周巍研究员文章《助推电商出海,激荡经济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12-16浏览次数:10

新闻网讯 12月15日,《光明日报》第二版评论版“光明时评”专栏刊登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巍文章《助推电商出海,激荡经济新活力》。

以下为全文转载:

今年以来,国内电商企业出海的动作越发频繁,互联网公司布局海外业务明显加速。在国内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的背景下,海外市场被视为中国电商的下一个增长点,出口跨境电商市场前景广阔已成为普遍共识。

当前全球发展趋势正在经历巨变,形成了一种内在张力:一方面,随着国际分工的调整,新的互联网技术的涌现以及跨国资本的流动,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争端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与此同时,疫情蔓延、贸易摩擦、单边政治等因素导致部分企业停工、供应链断链。

得益于有力有效的疫情防控和稳经济的系列举措,中国成为疫情时期全球经济的有力引擎。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形式,电商因灵活性高、安全性高等特点,在疫情期间可以惠及更多企业。一方面,电商发展有利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探索;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将区域特色商品和服务销往国外,也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有力推动了电商出海,如共建“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和多边投资协定等普惠“出海”政策,为我国电商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为开放的环境,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创新发展。不少企业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引导,借助红利迈出国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跨境电商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海关相关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98万亿元,增长15%,其中进口额1.44万亿元,增长24.5%。

我国电商企业能成功出海,并站稳一席之地,主要受益于我国强大的制造业。我国产品制造的供应链完整度高、效率高,供给能力强,“中国制造”性价比高,使得中国产品在跨境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有较强的竞争力。依托于有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产品,跨境电商能够通过性价比占领海外市场。当前,“出海”电商发展势头良好,有的能占据海外电商前列,一些企业的拼团模式也很受市场欢迎和认可。

随着国内电商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将从蓝海转向红海并逐渐步入存量博弈。海外市场对中国电商来说属于增量,国内成功的商业模式已经过市场检验并可在海外复制,再加之“中国制造”实力的不断蓄积,中国电商出海已成势在必行之选。不过,也应看到,中国品牌在产业链条上仍处弱势,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国际市场仍对其存在“低产品附加价值”等认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品牌出海,才应是我国电商出海甚至是整个国际贸易行业企业出海的考验和目标所在。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电商出海初期,性价比路线或是最优选,即依托“中国制造”的能力来占据市场份额。不过在未来,中国电商要逐渐从以性价比为核心的模式中走出来,转向品牌差异化的打法,重视品牌建设,不断完善售后服务,向中高端攀爬。

作者简介:周巍,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