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报》刊发周巍文章《重温潘梓年红色新闻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15浏览次数:295

新闻网讯 潘梓年,1893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杰出的新闻斗士,一手创办《新华日报》,被誉为“中共第一报人”,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中原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第二任校长。

2023年是潘梓年诞辰130周年,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辈,《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的理论文章《重温潘梓年红色新闻思想》,文章对潘梓年在新闻学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和学术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潘梓年老校长的思想和实践中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红色基因和办学理念。

以下为文章全文

↓↓↓

潘梓年是中国共产党于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第一张全国性大型日报——《新华日报》的主要创办者,被称为“中共第一报人”。在任报社社长期间(1938.1—1947.2),潘梓年积极发挥红色党报在国统区的舆论引导作用,使《新华日报》成为一面“插在国统区的红旗”。立足于潘梓年在《新华日报》的新闻实践,探究其红色新闻思想的丰富内涵,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发展。

坚持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灵魂。坚持党性,新闻舆论工作才有明确的立场和方向。在《提高战斗性》一文中,潘梓年曾写道“党报要加强‘党性锻炼’”。1938年1月,《新华日报》刚成立,中共长江局便成立党报委员会,加强对报社工作的有效管理。同年4月,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潘梓年在报社正式成立党支部。董必武曾以“如君党性实堪钦”来赞扬潘梓年。在大是大非与重大原则问题上,潘梓年和《新华日报》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勇于斗争、敢于亮剑,是党性原则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新闻的党性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价值导向。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新华日报》从创办开始,就明确定位为一份“人民的报纸”。抗战期间,《新华日报》发表了大量关心群众生活的文章,还积极宣传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及新四军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既极大地鼓舞了前方作战的士兵,也让后方群众了解到最新的战况。《新华日报》在其发行的近十年间,始终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向民众传播正面积极的战时信息,为抗日救亡运动凝聚了强大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中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是要以人民群众为报道主体,讴歌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反映人民群众的热切呼声,真正做到为人民采写、为时代放歌;二是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的关系,在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上下功夫,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加强队伍建设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保障。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以队伍建设的成效助推新闻工作的发展。为了抓好新闻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潘梓年要求报社工作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潘梓年经常组织职工开展政治培训,要求他们写心得、出壁报,使报社成为一个团结凝聚、积极向上的战斗群体。此外,潘梓年还强调办报队伍的业务提升,他要求工作人员既能写社论、做采访,又会编新闻、排字、印刷等,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在潘梓年的带领下,《新华日报》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如亲历台儿庄战役的战地记者陆诒,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出版局局长的石西民等。

现代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虽然与抗战时期有所不同,但在精神实质上却一脉相承。一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社会环境与媒介环境不断变化,新闻工作者必须广泛涉猎多领域知识,不断更新技能,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树立创新思维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动力源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潘梓年在《新华日报》采用企业化经营模式、创新传播方式,不断扩大报纸在国统区的影响力。在报社管理体制方面,潘梓年创造性地提出党报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思路,通过合资创办纸厂、刊登广告、建立发行网络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报社生产成本、提高了营业收入。在传播方式方面,面对抗战时期广大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新华日报》通过手法夸张、表述形象和富有趣味性的漫画形式积极开展宣传,使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主张与先进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在抗战特殊环境下,潘梓年的这些创新举措使《新华日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唯一具有企业性质的党报,也开创了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宣传工作的崭新局面。

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现代社会的媒介格局、舆论生态等均已发生重大变化,这为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新闻舆论工作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应变、积极求变,不断加强理念、内容、手段、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主动运用好新媒体传播优势,把握舆论引导时度效,有效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722022DS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